评建问答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发布时间:2024-11-11     浏览量: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抓好本科教育教学的关键,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自开展迎评促建各项工作以来,我校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自觉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展示了优良教风和教学水平。本期,我们请到了国家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耿国华、赖绍聪、李浩教授,一起探讨如何以审核评估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记者(以下简称记):作为国家教学名师,您如何看本轮审核评估?本科教育教学审核性评估对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耿国华:准确把握本轮审核评估精髓要义十分重要,本轮评估从“教学评估”变为“教育教学评估”,标志着从教学改革为重点过渡到“突出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制定了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改革、分类指导、问题导向和方法创新的五大原则,引导高校构建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培养体系,强调继续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为核心,强化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和质量文化建设。评估以外促内,通过外部的评估,切实推动学校加强现代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有助于全面检验学校当前的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实现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

赖绍聪:本科教育教学审核性评估是评价和提升专业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反映学校综合改革举措成效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可以推动本科教育顺应时代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本科教育。引导各本科专业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和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提升本科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记:为做好审核评估准备工作,您认为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李浩:当下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教学理念滞后、课程样式单一、课堂秩序松弛等问题。

教学理念的改进是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务。我们要坚持现代大学教育理念,恪守“知能并重、守正创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宗旨,形成探索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要站在时代前沿,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融入与课程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图片、录像,将听觉与视觉、文学与艺术相融合,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利用网络平台与讨论平台优势,注重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课程设置方面应鼓励教师采取个性化的、小班教学模式。在常规课程之外,以经典细读和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学生开设读书兴趣小组、学术兴趣小组、实践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的创新研修课,把课程质量推向一个高度。

记:近年来,信息学院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提升,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教学能手,请您重点介绍一下作为老一辈名师,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提升教学能力做出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耿国华:近年来,信息学院在教学成果获奖、教师讲课比赛、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我们深知团队建设与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在学院支持下坚持如下做法:

注重培养教师团队。在2007年主持的《计算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基础上,近年来相继主持获得《计算机基础课程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数据结构与算法》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形成的老中青结合高质量教师团队,已成为软工A-学科建设重要力量,共同推动学院的教学改革。

开设名师工作室。定期开设讲座和研讨会,教授分享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的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打下扎实的教学基础,并从备课、课堂教学、课程思政到课程评估进行示范指导,注重提升教学能力。

促进教学研究。带头持续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实践,坚持课程建设追求卓越,主持获得4个首批国家级课程(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优质在线开放课、混合式一流课),鼓励青年教师探索教学新模式新技术,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

对青年教师“带德、带教、带研”,青年教师“学为人、学理念、学本领”。指导的青年教师中不少已成长为学院的教学骨干、课程团队主持人、慕课主讲教师,他们的成长成就,既是他们自身的努力,也是传承教育精神的结果。

记: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方针,请您结合自己的教学团队建设情况,谈谈学校如何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如何开展教学团队建设?

李浩:我校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予以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持续多年鼓励教师申报教学团队建设相关教学改革项目,业已有了长足发展。有关教学团队建设的建议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人才引进与人才关怀方面开绿灯、下重金,培养一批热爱本科教学,具有高度教育责任感,勤于奉献,改革意识强,学历、学缘、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

其次,需要加强团队之间的交流切磋与合作,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建立团队集体学习研讨的制度,健全老中青传帮带机制,提高教学团队成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加强教学团队成员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强化教学团队成员的奉献精神和纪律意识;建立团队内教学观摩和合作开课的制度,提升教学团队成员的教学水平和协作精神;建立派遣教师定期前往国内外著名高校考察学习的制度,更新教学团队成员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维。

再者,要打造有自我专业特色的教学团队。我校要以陕西地域为本,建设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以西部为发展场域,但要跳出西部地域的局限,协力扩大本专业的国内国际影响力,打造在教学能力、科研水平、职业素养、职业理想、创新思维等方面都较为突出的,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记:本科教育教学审核性评估对促进我校地质学系国家一流专业和双一流学科的建设将起到什么作用?

赖绍聪:本科教育教学审核性评估将是地质学系国家一流专业和双一流学科的一次大考,是对深化教育改革与评价的具体落实。本次审核评估将会从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能力和综合改革举措成效两方面出发,全方位考察国家一流专业和双一流学科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情况、专业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文化机制建设情况、以及各项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指标以及教育部相关评价指标的落地情况。为此,作为地质学系国家一流专业要积极衔接双一流学科,发挥优势学科专业的排头兵作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基本方针,以审核评估为契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地质学系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深化地质学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记:您认为我校本科教学中最大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应对?

赖绍聪:立德树人是我校的立校之本,先后涌现出杨钟健、龚全珍、侯伯宇、张国伟、舒德干等一大批立德树人的标志性人物,这种风气一直延续至今,这是我们的最大优势。然而受困于区位和经费限制,我校的本科专业设置应用性偏弱,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希望借助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这次机遇,学校可以对相关不足之处深化改革,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建立和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步伐,持续提高本科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将审核评估与学校日常工作、长远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站位、勇担历史责任,为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助力赋能。

记:您对本专业的发展有何建议或意见?

李浩:第一,把考古、历史、宗教与文学密切结合,开辟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论域。

专业发展上应开拓文学研究视域,进行跨学科的大格局、大气度研究新论域,研究领域涵盖文学、语言文字、宗教、音乐、石刻艺术、民族史、中外交通史、士族研究及丧葬习俗等多个领域。当下的专业发展,要突破原有的“围墙”“疆界”桎梏,依托优势、特色学科主动融入学术新潮流,有意识开拓交叉融合学科领域,发展跨界合作的学科建设协同联盟,提升高校整体综合实力与水平。

第二,把出土文献、实物文献与传世文献密切结合,探索学术研究新路径。

古代文学专业的发展要在研究对象有所调整,应多维度关照古典文献尤其是金石文献,多角度推进对相关问题的认知,最大程度发挥文献材料的学术意义。王国维先生在《宋代之金石学》总结宋代金石学研究的经验:“既据史传以考遗刻,复以遗刻还正史传,其成绩实不容蔑视也。”传统金石学乃至此后的石刻文献学,囿于“不语怪力乱神”的圣人遗训,更囿于对前人墓葬的敬畏,一般对墓葬及其附属物的观念研究与文物研究均较少涉及。我们现在要寻求路径突破,把新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突破古代文学文化研究的文献壁垒。

第三,倡导“学究古今”,守先待后。既要有“继承前哲”的态度,又要有“开创来学”的使命。

我们应“预流”研究前沿,追求卓越学术。在学术研究上既注重陕西的“地利”,也密切跟进学术新材料、新方法、新观念,发出西大的声音。

本文原载《西北大学报》第827期